编者按: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“电车通”,创业邦经授权发布。
11月的到来,为2025年的“银十”大战画上了句号。
随着乘联会和各家车企纷纷亮出成绩单,新能源市场的战况也愈发清晰:
整体大盘热度不减,但车企之间的悲喜却并不相通。零跑以7万辆的交付量强势杀出,一跃成为新势力领头羊;蔚来、小鹏也双双冲上4万辆大关。
而另一边,曾经的“家庭车王者”理想汽车,却出现了超过38%的同比下滑,让这个“银十”增添了一丝寒意。
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格局正变得前所未有的鲜明,今天我们就顺着榜单,来看看哪些企业踩准了节奏?哪些玩家正在错失赛道?行业又正在迎来怎样的变化?
“银十”战报:零跑登顶,理想失速
从时间维度看,10月作为全年最后一个销售旺季的关键节点,已让全年胜负的天平明显倾斜。

图源:电车通摄制
头部品牌前10月累计销量普遍完成全年目标的75%以上,部分甚至超过85%,随着11-12月传统冲量期到来,头部企业将进一步扩大差距,全年“强者恒强”的格局基本锁定,仅剩少数第二梯队品牌存在排名微调的可能。
比亚迪的“封神之路”早已不是新闻,但10月的441706辆销量仍刷新了行业对单一品牌单月销量的认知。王朝网与海洋网贡献39.5万辆基础盘,方程豹、腾势、仰望三大高端品牌合计交付41841辆,其中定价超50万元的仰望U8交付654辆,实现了高端市场的持续破局。

图源:比亚迪
更关键的是海外市场的爆发,83524辆的海外销量同比激增155.5%,在欧洲、东南亚市场的渠道铺设已见成效。
吉利则是对比亚迪步步紧逼,在今年“一个吉利”策略的推动下,吉利摸着比亚迪过河的效果确实有奇效,10月新能源销量达到177882辆,位居第二名,其中吉利银河销量就达到了12万辆。
新势力阵营的“大换血”则是10月最意外的剧情。零跑汽车以70289辆的交付量,不仅首次突破7万辆大关,更直接跃居新势力销量榜首,同比84.11%的增速远超行业平均水平。

图源:零跑
稳坐新势力销冠八个月的零跑,正将其优势转化为长期的战略布局。与Stellantis的合作已进入实质阶段,渠道直接落地欧洲,开启了规模化“赚欧元”的新阶段。
同时,零跑积极拓宽产品护城河:全新旗舰SUV零跑D19凭借80度大电池的增程方案进军高端市场。此外,零跑Lafa5即将开启预售,全新系列车型A10也将在广州车展亮相,密集的产品矩阵彰显了其强大的后续推力。
鸿蒙智行实现了里程碑式的突破:10月交付68,216台,累计销量突破100万台,成功树立了“量价齐升”的典范,在成交均价高达39万元的前提下,依然能刷新销量纪录,其品牌价值已获得高端市场的高度认可。当前,幸福的烦恼是产能,如何加快交付问界M7、M8等热销车型,是其亟待解决的挑战。

图源:鸿蒙智行
小鹏汽车则展示了“上攻与下沉”的双线能力。10月交付42,013台,连续两月稳居4万辆以上。其成功关键在于:一方面,MONA M03以月销超1.5万的成绩牢牢抓住了平价市场,成为稳固的基盘;另一方面,公司仍在持续进行技术储备,即将推出的增程车型将为销量增长打开新的想象空间。
与零跑、鸿蒙智行、小鹏的销量增长形成对比的,是理想汽车的“阶段性失速”。10月31767辆的交付量,同比、环比双双下滑,成为头部新势力中唯一负增长的品牌。

图源:理想
不过市场并未对其完全唱衰——新车型理想i6订单已超7万辆,当前销量波动主要受限于产能爬坡,其增程技术路线在家庭用户中的认可度仍在。但不可忽视的是,当零跑、小鹏等品牌纷纷在15-25万元市场加码家庭车型,理想曾经的“单一爆款”优势正在被稀释。
全年排名:比亚迪冠军定了,腰部奋力保级
结合各家车企公开目标及前10个月销量表现,电车通对头部品牌全年业绩进行拆解分析。
从目标完成进度来看,头部品牌实现全年目标的确定性较高。比亚迪前10个月累计销量约365万辆,完成预判目标的79%;考虑到年底冲量及海外市场155.5%的同比增长,尽管后续两月需平均完成50万辆,压力不小,但凭借其全产业链优势,达成目标仍具备较大可能。

图源:方程豹
吉利新能源前10个月累计销量134万辆,已完成150万辆目标的89%,剩余20万辆仅需月均10万辆,结合其10月11万辆的销售基数,完成全年目标难度不大。
从行业格局来看,全年排名大概率是比亚迪以绝对优势锁定冠军,吉利新能源基本坐稳亚军。奇瑞新能源和鸿蒙智行将争夺季军,两者前10月差距仅10万辆,鸿蒙智行若能依托高端市场发力或有逆袭可能。
新势力阵营中,鸿蒙智行与零跑表现抢眼。零跑前10个月累计销售52万辆,已拉开与蔚来(24万辆)、小鹏(35万辆)的差距,大概率锁定新势力年度销冠。蔚来与小鹏的亚军之争将持续至年底;理想受10月产能影响累计销量暂列第四,若i6产能顺利爬坡,有望反超小鹏。

图源:零跑
蔚来、小鹏与理想的第二至第四名排序仍存变数,关键取决于理想i6的交付进度,以及小鹏X9超级增程版的市场表现。尾部品牌方面,前20名中部分中小品牌完成率不足30%的,年底或将面临渠道收缩或并购压力。
整体来看,2025年新能源行业将呈现“头部超额达成、中部奋力保级、尾部加速出清”的态势。销量目标的完成度与企业研发投入、渠道覆盖深度密切相关,如比亚迪前三季度研发投入达437.5亿元,吉利县城渠道覆盖率达75%,这些核心优势构成了其“强者恒强”的底层支撑。
当然,行业分化不仅是销量的差距,更是技术、供应链与品牌综合实力的体现,这也意味着“淘汰赛”已步入深水区。
2026年超前瞻:车圈四大趋势已明
“银十”之后,2025年的新能源篇章也将落下帷幕,行业的焦点,正从谁赢了当下转向谁能在未来站稳。淘汰赛已进入深水区,这意味在销量分化的表象下,新一轮竞争的哨声已经吹响,2026年的战场轮廓逐渐清晰。
关于即将到来的2026年,电车通总结了4个趋势:
1、智能化不再是画饼,城市NOA从期货变成标配。
目前,智能驾驶仍是众多品牌的“期货”承诺。但到2026年,城市NOA将从高端配置变为中端车型的“标配”能力。用户将更加关注“好不好用、安不安全、覆盖多广”。这意味着,谁的智驾能真正覆盖更多场景、稳定通过“鬼探头”等复杂路况、并有效降低对高精地图的依赖,谁就能在下一轮换车潮中掌握主动权。

小鹏、鸿蒙智行、理想等在智驾上的技术落地进度与用户体验,将成为决定其市场地位的关键。与此同时,报告显示,主动安全、哨兵模式等安全类心智的快速增长,也反映出行业在追求技术激进的同时,安全保障正成为用户体验的基石。
2、增程与纯电路线融合,多能源路线成主流。
10月的销量已透露出一个重要信号:技术路线的“门户之见”正在被务实主义取代。小鹏即将推出增程车型,零跑在大电池增程技术上持续加码,表明“多能源路线”已成为头部玩家的共识策略。

未来,车企将不再拘泥于单一技术路线,而是根据多元化的市场需求,灵活提供纯电、增程/混动等多种选择,力求覆盖最广泛的用户群。这无疑对理想汽车在增程领域的先发优势构成了严峻的挑战,也逼迫所有玩家必须具备更全面的技术储备。
3.出海之战:从“走出去”到“走上去”。
出海已从“可选项”变为“必选项”。比亚迪海外155.5%的同比激增、奇瑞以历史最快速度达成年度出口超百万辆,以及零跑借力Stellantis将网点铺到欧洲,都标志着中国汽车的全球化进入新阶段。但下一阶段的出海,将从简单的贸易出口,转向本地化生产、品牌建设和渠道深耕的全面竞争。

4. 成本生死线:没有极致效率,就没有参赛资格。
在10-20万元的主流市场,惨烈的价格战仍将是常态。这意味着车企需要在保证技术和品质不缩水的前提下,进行更极致的成本控制。
比亚迪之所以能掀起“电比油低”的浪潮,其垂直整合的供应链体系是关键;
零跑也凭借“全域自研+垂直整合”模式重构了成本优势。这种由规模和全产业链带来的成本优势,正在向市场中后段的玩家传递巨大的“窒息感”。无法在成本和运营效率上跟进的企业,将首先被清出市场。
总而言之,2025年末的销量榜单,是上一轮竞争的结果,也是下一轮竞逐的起点。未来的决胜点,交织在技术、市场、成本与效率多个维度。当然,新能源战场一向充满意外,“变化”仍未结束,压轴戏还在后头。
本文为专栏作者授权创业邦发表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创业邦立场,转载请联系原作者。如有任何疑问,请联系editor@cyzone.cn。










